一、指导思想
2018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落实“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2018年是我校迎来建校60周年和召开新一次党代会,谋划今后五年及更长时间发展的关键一年。学校将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深化综合改革,夯实内涵建设基础,保持永不懈怠的状态,增强干事创业的本领,发扬锲而不舍的韧劲,推进学校事业快速发展,全力开启新时代云顶国际yd333跨越式发展新征程。
二、工作要点
(一)加强党的领导,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1.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把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切实做到学懂弄通做实,用十九大精神武装头脑、统一思想、指导实践。深入开展主题党日、团日活动,组织全体干部师生开展多形式、全覆盖学习培训。
2.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按照上级要求,组织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深入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教育引导广大师生党员在学校改革和事业发展中发挥引领带动作用。
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加强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强化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的落实。
3.狠抓基层党建工作。加强党建制度建设,不断健全校党委、二级单位党总支、基层党支部、党员四位一体的党建工作体系,建立学校党建工作机制,提高党建工作质量。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统筹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实施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程,加强基层党支部标准化建设。持续开展二级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考核。建立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代表人士数据库,创新管理和活动形式。
4.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师生头脑,至少建设3堂“名师示范课堂”,2堂“名师示范课”,坚定广大学生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围绕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开展宣传教育,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辅导员队伍建设,培育优良校风学风。
5. 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努力构建具有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体系。着力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以对党忠诚选忠诚于党的人、以事业为上选担当干事的人、以扎实作风选作风扎实的人。
6.加强共青团工作。深化实施“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探索构建“智慧共青团”,落实项目化“众筹众创”,构建区域化志愿者服务模式,加强对团员青年的政治引领和价值引领。
7.召开学校党代会。高度重视党代会的筹备工作,从为学校事业发展负责的高度出发,切实增强筹备工作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深入学习召开党代会的有关规定和要求,明确工作任务和责任,认真筹划,精心组织,增强工作的严谨性和规范性。
8.持之以恒正风肃纪。落实“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突出党委主体责任,强化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领导;落实纪委监督责任,充分运用四种形态,突出监督执纪问责。严格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强化纪律和规矩意识。认真落实学校《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实施细则》,从严落实“一岗双责”,层层传导压力,开展校内巡察。加强和改进机关作风建设,加强对重点领域、重点部位、关键环节的监督管理,防控廉政风险。
(二)优化顶层设计,全面提升办学水平
1.纵深推进“十三五”规划。继续抢抓机遇,补齐短板,全面落实“十三五”事业规划,让规划照亮前进的方向。继续完善学校内部治理结构,推进二级管理落到实处,加强目标管理、过程控制和服务支撑,提升依法治校的水平。通过“十三五”事业的发展增强师生员工的获得感,通过改革成果提升师生员工的满意度。
2.深化“放管服”改革。通过简政放权,学校拥有更大办学自主权,办出学校特色。进一步推动以学校章程为核心的现代大学制度体系建设工作,强化章程在学校自主办学、实施管理和履行公共职能方面的重要作用,做到依法依章程办学。
3.举办六十周年校庆活动。60载弦歌不辍乐育工匠,新时代薪火相传再谱华章。以60周年校庆为契机,回顾学校办学历史,弘扬优良办学传统,彰显学校办学特色,总结办学成果,凝练常纺精神,明确新的历史时期的目标规划。以学校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团结凝聚力量,为学校事业的建设和发展鼓劲。
(三)坚持育人为本,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1.切实转换招生思路。贯彻“做实中职、做强外省、做优省内”的工作目标,切实推进总量管理、过程管理和二级招生绩效考核机制,整合开拓各方资源力量,依托招生智慧平台,做好分类招生的宣传和组织工作。做好招生计划的编制,力争招生录取数超过3000人,报到率超过90%。
2.加强毕业就业指导。进一步完善就业信息网站建设,积极开拓“优质企业”市场,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和水平。指导学生做好职业发展和创业规划,积极主动联系用人单位获取就业信息,帮助学生广泛就业,提升就业服务质量,确保2018届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超过95%,年终就业率超过98%。
3.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加强创业学院建设,做好六大工程:创新创业教材开发建设工程、创新创业导师队伍建设工程、创新创业项目培育工程、创新创业基地建设工程、创新创业文化培育工程、创新创业服务提升工程。鼓励学生参加创新创业技能竞赛、参加教师科研项目、依托专业开展创新创业。拓展校外创业实践基地,建立2-3个校外创新创业基地;深入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扩大覆盖面,促进项目落地转化。举办创新创业成果展和创新创业教育论坛。
4.服务学生全面发展。根据学生生源多样化实际情况制定适合学生的人才培养方案和人才培养目标,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管理服务体系,实施全方位学生管理模式。完善学生工作机制和大学生成长服务平台,创新服务方式,探索“放管服”改革环境下的学生管理改革,建立健全内部控制机制和协调监管机制。努力探索学生思政队伍建设新路径,构建新时期“大学工”的新格局。深入实施“卓越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计划”和“创业创新人才培养计划”,深化“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示范基地”建设,培养“职场特种兵”和“创新创业达人”。
5.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加快文化艺术中心建设。结合区域文化和学校文化特色,发掘凝炼“常纺风格”的文化要素。组织参加2018中国国际大学生时装周活动。统一组织毕业典礼,增强仪式感。以“一二·九”文化艺术节、社团巡礼、职业文化节等品牌活动为依托,广泛开展各类学术、文化、艺术、体育活动,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传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四)培育标志成果,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1.深化专业教学改革。以省级品牌骨干专业为引领,从需求导向、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出发,完善以标志性成果为基础的专业考核制度,加强教育质量监控,发挥品牌骨干专业在人才培养、产教融合、社会服务、学生发展、技能训练、资源开发、信息化水平提升上的标杆作用。打造一批体现我校优势特色,省内领先、全国一流的专业。
2.试点借鉴《悉尼协议》。形成具有国际通用标准、适应市场需要的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不断完善“平台+模块”的专业课程架构体系。优化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化”、“任务型”和“情境式”的课程教学内容体系以及基于“理实一体化”、“工作坊”、“技能训练型”、“综合技术型”和“创业创新型”的实践教学体系,推进以成果为导向的学生评价标准。
3.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继续推进产教融合,深化校企协同育人,借此推动专业人才培养与岗位需求衔接,人才培养链和产业链相融合,实现校企一体化育人的新突破。深入推进德国“双元制”培养项目,形成具有示范和辐射作用的教学改革经验和成果。力争在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一体化育人环节上有突破,形成各具特色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切实做好现有“3+3”中高职分段项目和 “3+2”高职本科分段培养项目。
4.继续完善学分制管理。扩大学生学习选择权,规范学分制管理、课程修读和选课办法,建立学分转换和积累制度,实行针对学籍异动、校际交换交流、修读在线课程、自学考试、科技竞赛、创新创业实践、职业资格考试等的弹性学制管理和学分认定、课程替代。
5.加强实习实训教学与管理。制定“以学生为中心、以成果为导向”实践教学标准,着力提高实验、实训、实习和毕业设计(论文)质量,支持学生参加企业技改、工艺创新等实践活动;鼓励教师将企业服务项目和案例植入实训教学,探索建立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师资队伍互通的有效机制。贯彻落实教育部等五部门联合印发的《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规定》,从制度上进一步规范和加强实习实训特别是顶岗实习管理。
6.建设技能大师工作室集群。弘扬工匠精神,培育技能大师,以工作室建设推动专业建设和师生技能提升。与常州国家级非遗项目常州梳篦、留青竹刻、乱针绣、金坛刻纸等传承人紧密合作,扩大具有大师工作室数量,打造常州区域民间美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集聚地。
7.建立技能大赛长效机制。积极参加省级以上各类技能大赛,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训、以赛促改,全面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推进技能大赛项目课程教学试点工作,构建符合本专业特点的技能大赛机制和配套政策,组建高水平技能大赛的参赛梯队,争取国家级赛事中取得较高名次。
(五)聚焦队伍建设,注重高端人才引育
1.大力引进高层次人才。紧紧抓住“引进、培养、优化”三个关键环节,加快引进和培养博士、教授高层次人才,引培专业领军人才5-10名,新增大师、名师5-8名,高级职称比例达40%,博士比例4%以上。加大优秀青年骨干教师的选拔和培养,并逐年扩大境外访学研修培训人员数量,着重建设企业化、国际化、高端化、品牌化的优秀教师队伍,为学校发展奠定人才基础。对专业性人才的需求定期开展科学、合理的前瞻性评估,以顺利保障学校相关建设任务的效率和效果。
2.全面深化教师队伍建设改革。落实《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着力提高教师专业能力,推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加强教师发展平台建设,各分院设立教师卓越工作站,有效促进教职员工教学、科研、管理和服务能力的提升。以绩效考核为抓手,强化岗位职责,落实定岗定编。深化教师人事制度改革,加强教师分类管理、聘任、培养和考核工作,完善适应教学岗位特点的内部激励机制。把提高教师地位待遇作为真招实招,增强教师职业吸引力。
(六)提高科研能力,助力重点项目突破
1.推进科研体制机制改革。进一步落实江苏科技创新“40条政策”,以科研工作体制机制改革为抓手,通过修订完善科研相关管理文件,依托纺织服装艺术等优势特色学科,以加强协同创新为工作重点,整合资源,致力于服务传统优势纺织服装产业的价值链攀升,助力构建区域产业“新三板”,即时尚产业板块、科技产业板块、制造产业板块,在应用性、技术性研究领域重点突破,潜心培育科技创新队伍,全面提升学院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能力。
2.创建申报高职院校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政校行企”合作,打造校内高水平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努力产出高层次、高质量科研成果,省部级科研项目、科研成果奖项数有所突破。启动新一轮科研团队(研究所)建设,培育一批科技创新带头人。借助2018年常州市“5.18展洽会”平台,举办云顶国际yd333分会场,组织“纺织服装智能装备”专题系列活动。
(七)推进产教融合,深化对外交流合作
1.加大对外交流合作。坚持以教育国际化为引领,继续推进开放办学,进一步规范国际学生招生,扩大招生规模,招收国际学历留学生70人左右,总规模突破110人;加强留学生教育内涵建设,提升培养质量;推进国际合作交流,积极引进国际优质教育资源,推动师生双向交流;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以纺织服装类专业为重点,联合区域内“一带一路”走出去企业,积极申报省厅“留学江苏优才计划”遴选项目与建设工作,为企业培养本土化高技能人才。联合中国纺织产能合作企业联盟,筹划海外职业培训中心建设。
2.推进产教深度融合。贯彻落实教育部等六部门《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加大校企合作、校地合作力度,推进专业与产业、教学与生产深度融合。政校企合作建设一批融产学研和社会服务功能于一体的高水平开放共享型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适应产业转型升级和新技术、新工艺、新业态发展要求,以生产性实训车间建设为契机,发挥与江苏纺织服装产教联盟、龙头企业合作的引领作用,政校企行合建集实践教学、职业培训、技能鉴定、技术革新、师资培训和竞赛训练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生产性实训基地,实现学校与企业文化互融、人员互聘、资源共享,改善提升专业群教学条件,推动专业服务产业能力。
3.积极开展继续教育。坚持学校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全日制与非全日制并重。整合职业培训资源,面向社会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职业教育和培训,构建劳动者终身职业教育培训体系;充分发挥继续教育学院的作用,提升大学生学历层次。
(八)增强综合保障,建设平安和谐校园
1.深化后勤社会化改革。进一步修订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规范工作流程;推进后勤“三全育人”系统性建设,多部门协作开展服务育人、管理育人和环境育人,凝练常纺方案和经验;开展公共卫生事件和现场急救等的应急演练,校园内快递服务方式调研、立项,启动物业管理标准化建设。
2.加快推进基建项目建设。完成青年教师周转公寓、实训中心建设项目竣工验收、交付,完成校园景观升级改造项目,完成八号楼一期改造、留学生宿舍装修改造等项目施工,诺诚高第屋面维修等工作;持续推进节能改造,学生宿舍热水系统升级改造项目进场施工。
3.维护校园安全稳定。加强安全工作的舆情监控和风险防范,认真查摆安全工作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完善网格化管理,压实安全管理责任制;进一步加强人防物防技防建设,提高人员专业化水平和安全管理信息化水平,提高安防工作成效;深化平安校园建设,确保学校长治久安。加强食堂卫生和食品安全工作,做到全过程跟踪有制度,全流程监管有保障。
4.推进智慧校园二期建设。整合校园系统和资源,建立高效、智能、便捷的智慧校园应用体系,实现高效的校园管理体系和智能的教学过程体系。加强学校信息化建设,通过对大数据的掌握和分析,服务于教学、科研和管理。进一步完善校园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完成2幢新大楼和学生公寓的网络建设,建立健全网络安全保障体系,提高网络安全保护能力。
5.持续办好民生实事。聚焦广大师生员工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坚持量力而行,尽力而为,办好民生实事。积极落实教代会提案,推进民主管理,发挥教代会、工代会的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作用。进一步做好统一战线和离退休工作,积极为统一战线成员参政议政和离退休老同志建言献策创造条件。扎实做好困难教职工帮扶工作,增强教职工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支持工会、关工委、妇委会等组织开展特色文化体育活动,创建一批具有我校特色的品牌文化活动,丰富师生员工业余生活,增强群团组织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九)强化内控建设,提升财资管理能力
1.加强财务管理工作。开源节流完善预算管理体制,优化预算编制方法,强化预算科目测算,推进预决算绩效考评。通过预算管理平台,强化对预算的审核和使用的过程控制,提高预算执行率和资金使用效益。推行网上报销,完善项目库建设,提高报销窗口服务质量。强化财务审核,加强“三公”经费和劳务费管理。实施公车改革,厉行节能增效。加强内部控制建设,切实防范资金风险。
2.强化国有资产管理。牢固树立“像管理资金一样管理资产,像争取资金一样珍惜资产”的理念,加强国有资产管理,盘活各类资产存量,规范资产处置行为,提高资产使用效率。定期开展资产清查和绩效评估工作。做好各类项目的招标采购工作,着力提高采购工作的规范程度和服务水平。加强资产管理信息化建设,推广使用公用房管理信息系统,逐步实现从重点管理固定资产向全口径管理的转变,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
3.继续推进审计监督。继续加强审计制度建设和审计队伍能力建设,做好预算执行审计、专项经费审计、经济责任审计、基建跟踪审计。完善结果的运用机制和整改的督查机制,继续做好基建修缮工程项目审计,促进各类工程项目规范管理,发挥内部审计在促进学校科学决策,推进依法治教,完善监督机制,防范廉政风险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云顶国际yd333
2018年3月22日